美娜读书-畅读网络小说>科幻玄幻 > 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
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在线阅读

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

内容包括 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土壤学 栽培学 育种学 我自己的笔记,可以听书用...............................

《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精彩内容赏析

第一、二章

森林经理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有时也叫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内容和任务:(1)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2)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3)森林调整(4)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5)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森林经理的对象主体市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德国。

森林经理学:研究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90年代后,森林可持续经营称为全球森林经营管理的总纲领。

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

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千个不同的单位,以便于合理经营。

在我国,对森林资源区划类型的主要有2种: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林业区划是对大地域,森林区划是在县以下,森林资源调查可分为3种:全国和省(Ⅰ类调查)、企事业单位和县级(Ⅱ类调查)、生产作业等的调查(Ⅲ类调查)。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80年底啊以前):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地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1)林地条件(2)林木条件;外部条件:(1)经济条件(2)政策法规(3)社会和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

森林可持续经营(90年代以后):森林资源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活动,应既能满足当代人地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他们自己地能力。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5种):1、亚洲干旱森林进程。 2、近东进程。 3、中美州进程。 4、非洲干旱地区进程。 5、非洲木材组织进程。

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经营的关系

关系

FSY

SFM

思想类型

相同

经营管理森林的准则、思想或理论

差异

18世纪中——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目标

相同

森林如何为人类生活与发展服务

差异

木材或多种效益永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

内容和判别标准

相同

继承经营管理森林的合理经验

差异

无此2方面内容

生活多样性保护和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

第二章

什么是森林和森林资源?

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森林资源:能够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称为森林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注:具有一定面积:大于等于一亩(0.067km²);具有一定密度:郁闭度>=0.2

物质资源包括:林木资源、林地资源、野生生物资源;非物质资源包括:森林景观资源、生态效能资源和社会效能资源。

森林起源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林地资源包括:1、有林地,2、疏林地,3、灌木林地,4、未成林造林地,5、苗圃地,6、无立木林地,7、宜林地,8、辅助生产林地。

中国森林资源

第9次清查最新森林覆盖率22.96%

中国森林资源结构:1、权属结构 2、林种结构 3、龄组结构 4、树种结构 5、林地资源结构。

权属结构划分为国有和集体;林木权属划分为国有、集体和个体。

林中结构按用途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目的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为商品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为公益林。

龄组结构按年龄大小将乔木林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树种结构,我国纯林58.07%,混交林41.93%

中国森林资源特点:(1)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衡。

人工林面积大,但经营水平不高,树种结构单一。

森林资源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森林质量不高,林地利用率低,扩大森林资源潜力大。

自然保护地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根据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第三、西章

林业区划:全国、省、县。

森林区划:林业局、林场。

其他区划: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区划。

经济区划:综合农业区划还可细分为畜牧业区划、农作物区划、林业区划等。

林业区划: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差异性,森林与环境的相关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等,对林业用地地域进行逐级划分,明确各级分区单元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框架。

林业区划亦以全国或省 (自治区、首辖市)、县(旗)为总体,在区域之间,区别差异性、归纳形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林区《中国林业区划》,1987。

全国区划分10个一级区,62个二级区,501个三级区(浙江16)

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千个不同的单位,以便于合理经营。(又称林地区划)

森林区划的目的:

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便于组织各种森林经营单位;

便于开展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便于进行各种经营技术和经济核算。

简述我国森林区划系统。

在中国林区中,森林经营区划系统如下:

国有林业局区划系统: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国有林场区划系统: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或作业区)——林班——小班。(3)集体林区区划系统:县——乡——村——林班——小班。

森林区划的方法:林班和小班

林班是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森林经营活动和生产管理,大多以林班为单位。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线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

林班的区划方式有三种: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综合区划法。

人工区划法(A)是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林班的形状呈规整的图形,林班线需要人工伐开,呈首线或折线状。优点: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大小基本一致,林班线的走向容易辨别,并可作为防火线及道路使用。缺点:起伏较大的林区,如果人工区划,会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而林班线起不到对经营管理有力的作用。适用于平坦地区、丘陵地带林区及部分人工林区。

自然区划法(B)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分水岭及道路等作为边界线划分林班的方法。缺点:林班面积往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优点:保持自然景观,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有积极的意义,对自然保护区也有特殊的作用,此法适用于山区。

综合区划法(C)在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加部分人工区划而成。它是我国在山区区划林班的主要方法。特点: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

林班的面积仍很大,其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非林地等),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

小班的条件

(1)权属一

( 2)森林类别或林种

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

林业工程类别不同

(5)地类

(6)起源

(7)优势树种(组)

(8)龄级或龄组

(9)郁闭度或覆盖度

(10)立地类型

林业工程别不同

2001年,我国政府批准和实施以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国家级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林业工程主要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和其他林业工程(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外的林业工程)。

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

按蓄积(乔木林、疏林)或株数(未达到起测胸径的幼林、未成林地)计算树种组成比例,比例最大者为小班优势树种(组)。

纯林:优势树种(组)占7成(≥65%)以上。

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 不到65%。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相差2成(25%)以上可划出不同的小班。

龄组划分:

森林成熟龄(或主伐年龄) 是确定轮期的主要依据。在森林经营中,如果采伐后立即更新,主伐年龄等于轮伐期u=a。可用轮伐期来划分龄组

通常把达到轮伐期的那一个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的林分划为成熟林: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为过熟林:比轮伐期低一个龄级的林分为近熟林其他龄级更低的林分,若龄级数为偶数,则一半为幼龄林,一半为中龄林:如果龄级数为奇数,则幼龄林比中龄林多分配一个龄级。

例:杉木轮伐期30年,龄级期5年。龄组划分。

郁闭度、覆盖度

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以上,公益林相差1个郁闭度等级,灌木林相差1个覆盖度等级,可划出小班。

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是根据相似的地貌、地形、土壤等立地因子划分的类型。

立地类型不同,可划分小班

森林调查(forestinventory)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自然属性: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动态变化等非自然属性:林种、林权等。

监测(monitoring):就是对某一种对象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监视和测定。监测含有测定、检查比较的意思监测以调查为基础,多次连续的调查或清查就是监测从调查到监测体现了动态、反馈和控制思想。

森林资源监测 (forest resource monitoring):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多次连续的调查或清查。

森林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动态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为林业区划、规划、计划、各种专业设计和经营,以及指导林业生产提供基础资料,以便制订国家、地方、经营单位的林业发展规划、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年度计划,达到实现森林资源科学经营、有效管理持续利用,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的目的。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全国为调查对象,以省为总体。也叫森林资源监测,简称一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以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或县为对象。也叫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以作业区域为调查对象。也称作业调查包括伐区设计调查、造林设计调查、抚育采伐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专业调查:如土壤调查、病虫害调查、木材消耗量调查、更新调查、各类工程调查、多资源调查、森林防火调查、森林数表的编制调查等。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ForestInventoryNFI)是指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

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以省为抽样总体构建,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设置固定样地为主,有时增设临时样地,在样地内定期复查 (一般每5年复查一次),获得总体的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变化及原因等信息,同时满足国家和省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需要的连续清查。

我国国家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从1977年开始,目前己经完成了9次复查工作。森林资源落实的基础单位是县和林业局。

森林经理调查(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FMI):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

经理期: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一般每10年进行一次调查,经营水平高5年。

目的

①为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提供依据;

②为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提供依据;

③为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和各种林业方针政策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④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

⑤为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依据。

调查的主要任务:

在调查区域内:

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以及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

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

3、 简述基本图、林相图和森林分布图的关系。

• 基本图是计算林地面积、编绘林相图、森林分布图和其他专业用图的基础图面资料。包括各种境界线(行政区域界、林场、营林区、林班、小班)、道路、居民点、独立地物、地貌、水系、地类、林班注记、小班注记。

• 林相图是以林场(乡、镇或村)为单位,根据小班调查材料,用基本图为底图绘制的常用图表。

• 森林分布图是反映林业局(县)森林分布状况的图面材料,也可以林场(乡、镇)为单位绘制。森林分布图是以林相图为基础缩绘而成,图内只反映林班及以上单位的资源状况。

六章

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Forest maturity森林成熟龄:森林达到成熟时的年龄

森林成熟的对象:林木或林分

森林成熟的特点:1、不明显性、2、效益多样性。

经营周期:经营者对其经营范围内某类森林资源在经营时间上的安排。Management rotation经营周期的确定:以林分和林木的成熟为主要依据。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蓄积或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的状态

数量成熟龄:林分或树木达到数量成熟时的年龄。

maxZi=Vi/i

式中:

Vi——树木或林分第i年的材积或蓄积量:

i——年龄,=1,2,...,n;

Zi第i年的材积业均生长量。

主要用于用材林、能源林(薪炭林)

(二)影响数量成熟的因素

1、树种

不同树种(或品种)有不同的生长规律。阳性的速生树种数量成熟较早,而阴性慢生树种数量成熟较晚。马尾松50-70年,云杉120-140年。

2、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

立地条件好、生长环境优越时,数量成熟较早反之较晚。

3、林分密度

密度越大,数量成熟越早;密度越小,数量成熟越晚。

4、经营技术

修枝、间伐、施肥、浇水等影响数量成熟。

5.2.2工艺成熟

工艺成熟的概念

工艺成熟: 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此时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关系

1、共同点:均为衡量成熟的数量指标。工艺成熟是数量成熟的特例

2、不同点:

(1)工艺成熟是质量指标,而数量成熟无质量要求。

(2)数量成熟通常都会出现,而工艺成熟则不一定会出现

5.2.3更新成熟

(一)概念

树木或林分生长到结实或萌芽能力最强的时期称为更新成熟。更新成熟仅用于可以天然更新,且又有必要天然更新的树种和林分中。

防护成熟: 当林木或林分生长过程中其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的状态。此时的年龄称为防护成熟龄。Protection maturity

5.3.2自然成熟

(一)概念

自然成熟: 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又称生理成熟。naturalmaturity我国《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及说明》中规定:自然成熟是“森林经营中确定主伐年龄的最高限

5.4经济成熟

(一)概念

经济成熟:在森林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

maturity in economic revenue

经济成熟龄:经济成熟时的年龄

5.5经营周期

经营周期指一次收获到另一次收获之间的间隔期。operating cycle

经营周期主要指轮伐期和择伐周期。

5.5.1轮伐期(rotation)

(一)轮伐期的概念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代成熟林分的间隔时间。或者,采伐完经营单位全部林分所需要的时间。轮伐期表示采伐-更新-培育一再采伐一再更新再培育,周而复始,长期经营,永续利用的生产周期。通常用u表示。

(二)轮伐期的作用(3)

1、轮伐期是确定利用率的依据

当经营单位(经营类型)内各龄级结构均匀,即面积相等,完全满足法正林状态时才有可能使年伐量等于年生长量,以实现该森林经营单位内的永续利用。在年龄结构均匀的条件下,可以应用公式计算采伐利用率:

P=2/u*100%

例:某经营单位蓄积量为30万m3,轮代伐期u=50年则采伐利用率:

P=2/uX100%=2/50X100%=4%标准年代量=300000X4%=12000 (m3/年)

利用率与轮伐期成反比,即轮伐期越长,利用率越小,反之,轮伐期越短,则利用率越大

轮伐期是划分龄组的依据

年龄:表示生命体的发育阶段。为便于调查统计常用龄级和龄组表示森林的发育状态

龄级:整化了的年龄。用I、I、III···表示

三种龄级划分

龄级期限

生长速度

树种

20年

较慢

红松、云杉

10年

中等

油松、马尾松

5年

较快

杨、柳、杉木

龄组

轮伐期是划分龄组的依据

通常把达到轮伐期的那一个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的林分划为成熟林;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为过熟林:比轮伐期低一个龄级的林分为近熟林。其他龄级更低的林分,若龄级数为偶数,则一半为幼龄林,一半为中龄林;如果龄级数为奇数,则幼龄林比中龄林多分配一个龄级。下面举例说明如何由轮伐期划分龄组。

3、轮伐期是确定间伐的依据

木材产量主要是由主伐量、间伐量和补充主伐量3部分构成。轮伐期确定后,明确了经营单位的经营目的和目的材种。这样林分在到达轮伐期以前,可以适当安排几次间伐,结合间伐可以生产部分木材。

轮伐期长,林分间伐次数多,间伐量比重大。

轮伐期的确定

1、确定轮伐期的依据

(1)森林成熟龄

森林成熟是主要依据。一般,轮伐期不应低于数量成熟龄,是确定轮伐期的最低年龄。还应考虑更新方式和更新成熟龄。

(2) 经营单位的生产力和林况

数量成熟龄是确定轮伐期的最低年龄。还要考虑立地条件好坏,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林况不良(生产、卫生状况) ,应降低轮伐期,迅速伐去劣质林分,代之生产力高的林分。

(3) 经营单位的龄级结构

中、幼林比重过大,用较长轮伐期。当成、过熟林过多或病虫害严重时,应缩短轮伐期。轮伐期不应高于自然成熟龄。

5.2.2择伐周期

(一) 择伐周期的概念

择伐周期(回归年) :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牛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即两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cutting cyclc

(二)择伐周期的确定方法

2、用生长率和采伐强度确定择伐周期

经营择伐。以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为主要依据按照"去大留小、去劣留优"原则确定采伐个。s<40%。

己知林分蓄积生长率p和采伐强度s,便可以计算择伐周期A。设m为伐前林分蓄积

(三)影响择伐周期的因素

1、择伐强度:s大,A长。趋势是小强度。s<40%。

2、树种特性:喜光、深根、速生,A长(马尾松);耐萌、浅根、慢生,A短 (云杉)

3、经营水平:经营水平高或交通条件好,A短

4、立地条件:立地条件差,强度小,A短。或划为防护林。

6.1.2 森林采伐量概念

1、森林采伐量:指一个经营单位内在一年内以各种形式采伐的林木蓄积量。forest yield

2、森林采伐按采伐性质:

(1)主伐(成熟林分:皆伐、渐伐、择伐)

(2)间伐(同龄林未成熟林分生长不良林木)

(3)补充主伐(疏林、散生木和采伐迹地母树)

3、总年伐量=森林主伐量+ 间伐量+ 补充主伐量

6.2.1 林种结构调整

1、林种结构:指在一个森林经营单位范围内林种组成面积、蓄积及其比例关系。

2、理想林种结构:根据森林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区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确定我国用材林、防护林面积占比例:

第6次清查 (99-03): 55.07%38.34%45.81%

第7次清查(04-08): 35.38%

第8次清查(09-13) : 35.17%45.61%

第9次清查 (14-18) : 33.19%46.20%

3、发展趋势:森林的主导功能由以木材生产为主逐渐向木材与防护效益并重方向转变

6.2.2 树种结构调整

1、树种结构:森林经营单位或林分中各树种的组成、数量比例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2、理想树种结构:适应环境,树种互补共生,产出最多物质和多样功能产品。

我国混交林比例上升:第7次清查 (04-08): 37.41%

第8次清查 (09-13): 38.99%

第9次清查 (14-18): 41.93%

浙江:针叶林41.18%针阔混交林16.14%

阔叶林42.68%

3、树种结构调整的原则

(1) 可持续发展原则

(2) 生物多样性原则

3)森林分类经营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4)乡土树种优先)

6.2.3年龄结构调整

1、年龄结构:对同龄林是指一个森林经营类型内不同年龄阶段林分面积、蓄积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对异龄林是指一个林分内不同年龄阶段的林木首径及其株数分布。

2、同龄林理想年龄结构: 法正龄级分配,龄级面积均等

3、异龄林理想年龄结构:年龄、树种多样性,年龄与株数关系

6.2.4首径结构调整

首径结构: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级的分布。

典型同龄林首径结构: 正态分布中幼林左偏:年龄增加后右偏

典型异龄林首径结构;倒J形分布,即负指数分布

首径结构调整:自然状态下通过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调整。抚育间伐可调整林分结构、降低密度、改变林分生长环境

6.2.5空间结构调整

1、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森林植物在林地上的分布状态和格局。

垂首结构:森林植物地面上同化器官 (枝、叶等)在空中的排列成层现象。

同龄林目标空间结构:法正林分排列(水平分布)——混交异龄林 (木材与生态)

异龄林目标空间结构:复层异龄林(三维分布)——顶极群落(进展演替)

2、空间结构调整的原则

(1)符合林木和林分自然生长发育规律

(2) 结构复杂性与群落稳定性原则

(3)树种互补、均匀分布充分利用生长空间

6.3.3间伐量的计算

(一)间伐

间伐是对皆伐作业的经营单位,在主伐前进行的抚育性质的采伐。

(二)作用

改善保留木生长环境、获取木材。间伐可以增加林分木材总收获量,可达总收获量的50~60%。芬兰等国重视。

森林资源评价

森林资源评价:在特定目的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依据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对森林资源进行货币化计量,以提高人类对森林资源效益的认识,推动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林地评价:实际上是对林地使用价格的评定估算,是特定区域内林地在某段时间内使用权的价格。林地使用权是林地使用者依法对林地进行使用或依法对其使用权进行出让、转让、抵押、投资的权利。

林地期望价:指从无林地造林开始,实行永续皆伐作业,每个轮伐期的收入和支出相同,取得期望纯收益的现值合计forestland expect price

7.3.2 林木评价方法——成本法之一

六、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Replacement cost method):是按现有技术条件和价格水平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价资源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价资源己经发生的实体性、功能性和经济性贬值(损耗、新技术、市场影响),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价资源价值的一种评价方法

林木评价中,是按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价林木相类似的林木所需成本费用。幼龄林

7.4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7.4.1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含义与作用

一、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含义

森林生态效益 (ecological benefit of forest) :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对人类有益的全部效益,包括涵养水源、吸收CO,、保护野生生物、森林游憩、减轻噪声等生态服务效益。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 evaluation): 指对一定数量的森林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产生的,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效益,即可以说是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货币计量

第7章 森林资源评价

1、森林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

一、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天然林本身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如果其再生产需要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具有价值。

人工林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森林资源的价值量大小就是在森林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类所投入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主要用于林木评价。

二、地租理论

马克思指出,地租(land rent)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或者,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土地使用者总利润=平均利润+地租)

萨缪尔森(美)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所付的代价。土地供给数量是固定的,因而地租量完全取决于土地需求者的竞争。

简单讲,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

主要用于林地评价。

三、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杰文斯、奥地利万格尔和法国瓦尔拉提出,后由奥地利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之一。

特点: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

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效用随着人们消费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

边际效用则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商品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边际效用由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

主要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如支付意愿。

2、某小班面积为20hm2,林分年龄为5年,平均高4m,株数2400株/hm2。要求用重置成本法评估其价值。

据调查,该地区第一年造林投资(含林地清理、挖穴造成林、幼林抚育) 2850元/hm2,第二年和第三年造成林投资为850元/hm2,第西年为450元/hm2,年地租300元/hm2,年管护费150元/hm2(年初),投资收益率为6%。当地5年生林分平均高为3.2m,造林株数为3000株/hm2,成活率要求为85%。

第8章 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

森林经营理论:根据森林生长规律及人类对森林的认识和需求所建立的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学说。如:森林永续利用、近自然经营、生态系统经营理论等

森林经营模式:以某种森林经营理论为基础,为实现定的森林经营目标而建立的森林经营管理方法论。如:法正林、近自然经营模式、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

森林经营空间单位:组织和落实各项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的单位。包括:林种区、经营类型和经营小班。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就是使自然环境同人类的多种需求协调起来,木材生产不再是森林经营的主要目标。强调维持生态系统复杂的过程、结构与功能、健康与完整性,追求系统整体所提供的全部效益和价值

森林经营空间单位的概念

森林区划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将整个林区(林场) 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如林班、小班。森林经营的区划单位

·森林经营空间单位:在森林区划的基础上,有必要根据森林的作用、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差异,将林地组织成一些森林经营的空间单位,形成完整的经营措施体系,因林制宜和因地制宜的开展森林经营活动。主要有3种:林种区、经营类型和经营小班

口 林种区:是在林场中按林种首接划分的经营单位。

经营类型:在每个林种区内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经营小班:经营水平很高的情况下,在林种区内首接以小班为落实经营措施的单位,称为“经营小班”.

林种区的概念

林种区是在林业局或林场范围内,地域上相连接、林种相同、经营方向相司,以林班线为境界的地域范围。

林种区一般以林班线作为境界线一个林场,可能有1个或多个林种区

林种区是统计汇总单位。

3、什么是经营类型?简述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和方法。

①经营类型(或作业级):就是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方向和目标相同,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空间单位。

经营类型具体落实林种区的经营方向;按照经营类型建立完整的经营措施体系,如经营目标、主要树种、作业法、经营措施等。

每一经营类型都有相应于经营目的的森林作业法,对用材林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主伐方式、标准年伐量、间伐量和更新方式等。

②依据:

1、树种的不同: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差异,首要因素。

2、立地质量的不同:地位级、地位指数不同,自然生产力有差异。

3、森林起源的不同:天然或人工,实生或萌生。

4、经营目的的不同:矿柱材经营类型、造纸材经营类型。

无林地小班可按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的差异,归到相应经营类型中去。

③三、组织经营类型的方法

方法步骤:外业调查—统计分析—经营类型—经营措施

数量:经营水平高,经营类型可多,反之可少一些。

经营类型有一套经营措施体系:经营目标、抚育间伐、森林更新、作业法、轮伐期等。同一经营类型中,同龄级的不同小班经营措施相同。

各国采用的龄级法是以经营类型为基础的。

命名:起源、立地、产品类型、防护性能、主要树种

萌芽杉木用材林经营类型

法正林的概念

法正林:在同龄林实行皆伐作业和一定轮伐期的前提下,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normal forest

说明:

(1)法正林是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的林分集合体即经营类型或作业级。

(2) 法正林是同龄林经营类型,要求有相同树种、作业法、轮伐期。

法正林要求具备以下4个条件:

1、法正龄级分配

2、法正林分排列

3、法正生长量

4、法正蓄积91C

第9章 森林经营方案

4、什么是森林经营方案?一类编案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有哪些要点?

①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主体(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2006),《纲要》

简言之,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以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

(1)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文件;

(2)森林经营方案是合理经营的组织依据: 林种、经营类型:

(3)森林经营单位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安排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

(4)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检查和监督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包括核定森林采伐限额:

(5)依法治林的重要方面,政府和森林经营单位的法定义务 (《森林法》):(6)检查和评定林业生产成果的基本标准及业绩考核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原则

(1) 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

2017年,实现全面停止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2) 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统一原则

(3) 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原则 (划分功能区森林类别、林种、经营类型)

(4) 保护、发展与利用并重原则

(5)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原则 (一片森林,主体功能最大化,同时兼顾其他功能)

②要点

(一)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经营环境分析与评价

(二)森林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三)森林区划与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西)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五)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

(六)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七)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

(八)经营能力建设

(九)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

(十)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

(一)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经营环境分析与评价

森林生态系统分析、经营能力和经营环境分析、森林可持续评价。

1、森林生态系统分析

(1)森林资源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动态等。

(2)森林健康与活力:有害生物、森林火灾等。

(3)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濒危物种。

(4)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5)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物质产品、环境服务。

(6)森林经营的社会效益:休闲、就业、森林文化。

2、经营能力和经营环境分析

(1)经营能力分析

编案单位经营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素质、管理机构、企业文化等。

(2)经营环境分析

编案单位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分析。有利和不利因子、森林经营政策和制度、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统筹兼顾。

3、森林可持续评价

在森林生态系统分析、经营能力和经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区域或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中国森林认证》(LY/T 1714-1715-2007)的原则和标准,分析森林经营现状与可持续经营之间的差距、优劣势、对策:

(1)生物多样性保护;

(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持;

(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

(4)水土保持;

(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

(6)满足社会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

(7)政策与法制。

(二)森林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1、森林经营方针(定性)

森林经营活动的基本原则。

《森林法》(2009)第五条:

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森林法》(2020)第三条:

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结合林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特点加以落实。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林场与社区。发挥优势和多种效益。

2、森林经营目标(定量)

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覆盖率、生长量、消耗量;

森林质量改善:单位面积蓄积量、森林结构;

森林效益指标:经济收益、生态改善、社会贡献。

(三)森林区划与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1、森林功能区划与布局

根据森林资源的主导功能、生态区位,将经营区内森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森林集水区、生态景观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木质资源区、野生植物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人文遗产保护区、森林游憩区、森林火险区、有害生物防控区、科学实验区等。

2、森林分类经营

按森林主导功能,将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以小班为单位。

3、森林经营类型组织

在森林功能区划和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将内部特征相同、经营目的相同、采用相同经营技术体系的小班为单元组织森林经营类型。按林权、树种、目的、立地质量、林分起源组织。规划设计基本单位。

(西)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公益林、商品林、采伐量、更新造林、种苗生产。

1、公益林经营规划设计

(1)以保护为主,针对不同生态公益林(严格、重点和一般保护),分别确定经营技术、培育和管护措施。林下经济、旅游

(2)规划设计公益林的造林、抚育和更新改造任务。

(3)重点公益林应充分利用天然更新。限量规划抚育、改造和更新采伐,引进乡土珍贵树种。

(4)公益林管护可采取集中管护、分片承包、个人自护等。

2、商品林经营规划设计

(1)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立地质量、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确定经营目标。

(2)经营目标:主要树种、主伐年龄、轮伐期或择伐周期。

(3)经营措施:林种(用材、经济、薪炭)-经营类型-经营措施:更新造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

3、合理采伐量计算与论证

森林采伐是森林培育与利用和森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包括:主伐、抚育间伐、更新采伐、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森林合理采伐量计算与论证见第6章。几个关键问题:

(1)森林采伐要考虑培育稳定、健康与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发挥森林多种效益;

(2)以生态原理为指导,采用生态采伐,把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景观完整性。

(3)森林采伐应有利于森林结构的优化调整,稳定木材产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水土资源,维持森林的碳汇平衡,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经营目的。

(4)按经营类型计算采伐量,并进行时间和空间安排,落实到小班。

4、更新造林与采伐工艺设计

造林指在宜林地上营造森林。更新是在采伐迹地上恢复森林。造林更新规划要确定林种和树种比例,更新方式及比重,造林更新年限及顺序安排,提出造林更新主要技术措施,编制典型造林设计表。造林更新规划和森林采伐工艺设计应考虑:

(1)保护生态脆弱地带: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应设置缓冲带,如溪流、水体、山脊、廊道等,禁止采伐。

(2)减少干扰:减少用于作业的林道、楞场和集材道占地面积。

(3)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年龄、群落类型),提供栖息环境多样性,也有利于控制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

(4)生境面积与连通性:合理设置作业区域和作业面积,保证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所需的生态单元和生物通道。

(5)景观完整性:合理确定造林与采伐方式,确保生态景观敏感区域不受破坏,采伐后能及时更新。

(6)优先安排受灾林木、工业原料林、人工林采伐和造林更新。

5、种苗生产

根据森林经营任务和现有种子园、母树林、苗圃和采穗圃,测算种子、苗木的需求量和供应能力,规划安排种苗生产任务。建立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反映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

(五)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

非木质资源指木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包括动物、微生物、水、森林生态环境以及林木以外的藻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非木质资源是多元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非木质资源经营规划应以市场为导向,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主要形式:种植业(粮、油、菜、果、药材)、养殖业(养蜂、家畜)、采摘(野果、野菜、蘑菇)、加工、建材、狩猎、森林游憩。

(六)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防火、有害生物控制、林地生产力维护、集体区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

1、森林防火体系规划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规划内容:

(1)依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树种、人口密度、气候、森林面积、蓄积),确定编案单位的森林火险等级,以及重点防火地段;

(2)根据气候等相关因子,确定防火期与重点防火巡护期和巡护区;

(3)防火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4)林火预测预报及监测体系(瞭望塔);

(5)防火阻隔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防火林

带:木荷、青冈、苦槠、杨梅,林区道路);

(6)防火机具、通讯网络与器材、交通工具。

2、森林有害生物防控

防治方针:预防为主、科学控制、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1)有害生物种类(病虫害、外来入侵种)、分布、发生规律;

(2)防治方法和措施(混交林、抚育、清除病死木);

(3)有害生物天敌种类、保护、繁殖(鸟类如杜鹃、松毛虫卵寄生蜂如赤眼蜂、姬蜂产卵寄生);

(4)预测预报系统与监测体系;

(5)机构、人员、物资、器具等。

3、林地生产力维护

根据林地生产力退化情况,确定维护对象与措施。

(1)培育阔叶林、混交林;

(2)速生丰产林要轮作、休歇、间作;

(3)保留凋落物,避免用火清除采伐剩余物,增加土壤养分;

(4)采伐、造林作业要防治水土流失。

4、集水区经营管理

(1)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等水体周边

划出缓冲带。

(2)坡度大(>35°)、土层薄,以及

山脊、湿地等敏感区域的森林,应按照

公益林进行封管。

5、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措施:

(1)以生态系统保护为主,对景观、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等不同层次多样性保护。

(2)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作为规划重点,明确高保护价值区域范围、类型与保护特点,提出保护措施。

(3)以林班或小流域为单位,以指示型物种确定适宜的树种、森林类型和龄组结构,保持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异质性。

(4)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群落建群树种的林木、幼树、幼苗,在成熟的森林群落之间保留森林廊道。

(5)慎重使用杀虫剂、化肥、动植物激素等化学物品;严格狩猎管理;严格林火管理和整地技术,以保护动植物。

(七)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

1、林道规划和木材水运规划

结合防火道、巡护路网布设,避开保护区域,投资概算。

2、贮木场(木材转运场)规划

最大贮存量=1/4年到材量,占地面积,设备,管理人员,投资。

3、局(场)址、工区址建设

一般不动,便于生产、生活,选址,平面图,占地,投资概算。

4、附属工程规划

机修、供电、供排水、通讯、科教等,设备、数量,投资。

5、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及附属设施专项规划。

6、森林保护、林地水利及其他营林配套设施

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应充分结合国家、地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行。森林保护设施防火线、防火林带、防火沟、瞭望塔。

(八)经营能力建设

1、人力资源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包括:管理、生产、辅助、后勤等。

2、组织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管理、分配制度、激励机制和技术档案管理等。

3、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理念、价值观、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奋斗目标、企业行为、特征与风格等。

(九)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

1、投资概算

营林:造林、抚育、改造、营林机械等。

木材生产:机械设备,道路养护设备。

林区多资源开发:林副产品、加工、非木质资源、森林旅游。

森林与环境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建:林区公路、木材转运场,局、场部、居民点、附属工程

投资概算分年度安排,近2-3年按年度列出工程建设顺序。

2、资金筹措与平衡

以林业局、林场自筹为主:育林费、维简费(更新抚育,维持简单再生产即设备、房屋、道路更新和维护,从木材销售价提取12%、8%)、税后利润、专项工程拨款、银行贷款等。

3、财务分析

静态分析:投资利润率、利税率、静态投资回收期。

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时,收回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累积=0的年份

动态分析: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0)。

(十)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流域稳定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贮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灾预防、景观价值。

2、经济效果评价

(1)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动态、增长率;(2)林业资产变化:资产总额、资产增长率;(3)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变化;(4)企业与个人经济效益;(5)预测经理期末森林资源:

式中:Mn年末预测蓄积量;M0期初蓄积;P年均生长率;Qi经理期每年(末)进界木蓄积i=1~5;M1森林资源年(末)消耗量;n预测年数。(p271)

3、社会影响评价

公众权利、纳税、就业、安全生产保障、文化素质、群众生活健康等。

第10章 森林经营决策方法与技术

5、决策的概念是什么?决策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决策:是根据预定目标,在各种不同方案中作出选择决定。主伐方式、更新方式、造林树种选择和主伐量确定。

决策分析: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一定的准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理性选择的过程。主伐量根据多种公式计算,再结合结构调整、林况、市场等进行分析确定。

决策者:在决策中,人是主体。

单人决策、多人决策。

决策目标:决策者期望的结果。反映人们的要求和愿望。

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主伐量多、龄级结构均匀。

(1)确定目标:需求与价值取向。龄级结构均匀,

木材产量最大。

(2)信息收集: 数据与资料。森林资源数据。

(3)制订方案:可用资源约束下的资源分配量

定量方法与计算机求解。建立模

型和求解方法。

(4)选择分析:价值准则与多方案比较,确定

最佳方案。木材产量最大方案。

6、某林场杉木用材林经营类型资源数据如下表。采用皆伐、人工更新经营措施。轮伐期为20年,龄级期为5年。请用线性规划进行收获调整安排,经过4个调整分期(每个分期为5年),实现面积按龄级均匀分配,并获得最大木材总收获量。

要求:

(1)每个分期内应采伐完最老龄(成熟)林分(Ⅳ龄级),且及时更新。

(2)第4个分期末把森林调整到各龄级面积均等。

杉木用材林经营类型资源数据

Excel求解:第一步,在Excel中输入数据

第二步,工具 / 规划求解

第三步,求解结果

∴x13=6,x14=42,x24=49,x31=1,x33=10,x34=37,x44=48

由计算可得zmax=22250(m3)

第11章 林分空间结构优化调整

7、林分空间结构和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概念是什么?

林分空间结构:是林分中树木及其属性在空间的分布, 包括: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树种混交和树木竞争(或树木大小空间排列)。与树木位置有关。

林分空间结构优化:通过择伐或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以维持最佳林分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

查看全文

《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相关文章

    热门小说榜

    本站所收录所有小说作品、小说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